readx(); 纳韦尔瓦皮湖,在如今的东岸名叫“琥珀湖”,源自于东岸地理名人、著名探险队长王大力。当时他在晚霞时分抵达湖畔,见晚霞映照下整个湖面呈现出一种湖泊色的美景,因此便取了这个名字。
琥珀湖的名称也很得当地人的喜欢——一群从金城、商堡方向,以及隔壁智利地区穿行山间孔道过来的移民,大约有五百来人的样子,上个月刚刚抵达,尚是一穷二白的模样。
其实,无论是金商地区的移民,还是这会正往琥珀湖一带适合垦殖的农业区扩散的移民,不说全部,至少大部分都是通过安第斯山的山间孔道过来的,只有剩下的一小部分是转正的非国民劳务工。
从安第斯山区过来的移民,一般在夏秋时节行动(因为冬春季节可能会有大雪封山)。他们从远东大陆乘船,经太平洋航线抵达智利后,稍稍休整个一段时间,然后便在国家开拓总局的官员带领下穿山越岭,抵达巴塔哥尼亚台地。
这些人每年加在一起,大概有个三千余人的样子,再加上上头发过来的一些转正非国民劳务工,勉强能够凑足五六千人,以上也是整个巴塔哥尼亚台地区(含麦哲伦海峡南边的火地岛)全年的移民份额了。
每年五六千的移民份额,除少许是分散在广阔的台地草原上放牧外,绝大部分要么在沿海城市做工,从事海洋产业以及逐渐兴起的毛纺业、陶瓷制造业;要么就是在河流——主要是在丘布特河、芦荡河、宝兴河两岸,黄洋河和火地岛一带较少——以及靠近安第斯山脉雨水较丰富的地区从事农业,前者多从事水果种植及深加工,后者以谷物种植为主、牲畜饲养为辅,偶尔有一些木材加工业,总之经济确实很一般。
可以说,要不是这些人都是政府主导安置的话,天知道他们会跑到什么地方去,或许河间,或许鸭子湖,或许东岸大草原,总之不太可能留在这个偏僻荒凉的地方。要知道,这里位于安第斯sd麓,与西麓的智利地区隔着整条大山,向东又是地跨千里的巴塔哥尼亚台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