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规模也要小得多。而且,那些行业协会培养出来的学徒,几乎要为投资自己的人没日没夜地干上十年甚至更久,才有可能获得自由,能够独立开业,这怎么能和东岸比?更别提两国培养的学徒之间在知识水平上的差异了,查尔斯以前在英格兰就经常听人抱怨自己手底下的工人蠢笨无比,教一个东西教了很久都教不会,但这种情况在东岸就好很多,至少这些学徒都是小学毕业,在理解水平上要强得多,那么学起东西来自然快了——当然这也仅限于城市,在广阔的内陆腹地,听说那里的教育很成问题,小学毕业生数量很少,教学质量也差,所以大量无知的乡村少年也充当起了工业学徒,他们就和英格兰的学徒相差无几了,由此可见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在东岸待得越久,查尔斯越是深刻地认识到,英格兰工业与东岸工业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这部分由工业水平和教育决定,部分由体制决定。英格兰的工业在两国贸易断绝后当然可能会受到刺激从而产生进步——其实这些年来一直在进步——但能进步到什么程度就很难说了,这需要他们首先改革自己落后的工业体制,但这太难了。同样还有教育也是如此,穷小子们除非运气特别好,不然是不可能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即便那只是艰辛无比、缺乏自由的学徒教育。
不过,查尔斯先生也相信,在自己一封又一封外交信件——其他国家的使节或商务人员大概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吧——寄回伦敦之后,无论是国王陛下本人还是国会的议员先生们,对此都该有些触动了吧?还有自己冒风险重金搜罗的东岸的一些基础课本、科学杂志(尤其是医学)乃至普通报纸,听说伦敦建立起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翻译馆,一边进行着翻译工作一边招募学生教授汉语,那应该也是被学多人了解了——听说伦敦目前已经开始禁止人们随意往街道上泼洒污水或倾倒垃圾了,虽然效果如何还很难说,但这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英格兰只要继续走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未来超过东岸也不是不可能吧?毕竟,看《真理报》上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