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还是打了这么久的仗,损耗无法得到补充的缘故:第三混成营从佛得角群岛出发时,就有不少人因长途海运或不适应气候而躺在医院里了;而在抵达联合省后,长时间的连续作战又损失了不少人手;然后荷兰人防水淹没国土,环境骤然间变得恶劣起来,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部队的非战斗减员。没奈何之下,杨亮已经不得不从两支仆从军里抽调表现较好的人补充进第三混成营,使得该部仍然维持着一千人以上的规模,但就战斗力而言,确实比刚抵达荷兰时下降了不少。
而忠国*军、保国*军步兵营被如此抽丁,再加上战争损耗和疾病减员,目前两部加起来也不过才一千三四百人的样子,规模比起齐装满员时减少了30%的样子,也是无奈。以至于,统率这两支部队的东岸预备役军官们,已经在和杨亮商议,是不是在荷兰当地强拉壮丁、充实部伍。不然的话,在本土不派补充兵过来——事实上也不可能派——的情况下,他们就只能越打越少,最后消耗殆尽了。
杨亮理所当然地否决了部下的这个提议,因为他觉得荷兰人并不是很好的兵员补充对象,而且强征入伍的话也容易惹事,要知道你可是在人家的地盘上打仗呢。他打的主意,还是此时陆续开到荷属布拉班特地区的多支外国雇佣军部队,尤其是其中一些在与法国人的交战中被击败的溃兵,拉过来后补充进忠国*军和保国*军步兵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不论如何,杨亮所率领的这支规模在两三千人的东岸军队,在后援不继的情况下打到现在,也已经有些疲了。因此在此番最后一次进攻布雷达要塞失败之后,他们又悄然退回了贝亨奥普佐姆城外的出发地,一边修养生息,一边观察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就这样,整个夏秋季节便在荷、法双方有些无聊的对峙中悄然过去了。在这期间,双方都没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战线也相对保持了稳定。杨亮等人发现,在砸下大笔金钱的情况下,荷兰人拉来了许许多多的、来自欧洲各地的雇佣军,使得他们的总兵力超过了五万人,极为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