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对付王室上面达成了共识,因为这事关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但如果说具体发展某一项产业,并且还为此在全国范围内征税,这就有的扯皮了,大概率无法通过。
说来说去,还是得自己想办法!由相关利益方自己成立协会,自己组织资金,自己进行研发,成果(如果有的话)自然也是相关投资者自己分享了。
约翰·斯科特将手头的报刊杂志归了一些类。他没有先看经济和商业方面的新闻,而是首先选择政治领域的报道。他坚持认为,东岸的强大在于其体制,而不是技术。比如他们可以以国家财力为后盾,扶持一大帮企业的发展,或给予补贴,或减免税收,或提供技术援助,总之手段很多,企业的技术攻关速度也很快。再比如,他们和英格兰一样有一个贵族议院,但执行这个议院意志的却是一个九人集体,遇事表决简单多数即可通过,非常高效。
英格兰在这些方面就不行了。他们国会一般不开,平日里阔佬议员们在各地忙着自己的生意,只有遇到大事时才会聚集一堂,开会讨论。而英格兰至今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财政及税收制度,政府只能收到少得可怜的一点税收,用于维持公务员及少量军队的运转。一旦没钱了,再向国会求助,或者临时开征某税,或者由议员们以“援助金”的名义摊派出钱,可以说是公私不分,非常粗疏——当然议员们对此也无所谓,他们平时也不缴什么税,国家本来就是他们的玩具,有事时出点钱也很正常,反正过后还能大把赚钱。
约翰·科特本来觉得这没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这样的,联合省因为战争发债加税,中国的大明也有“辽饷”这种临时性税收。但在看了东岸成熟的征税体系后,他真的很受震动,他们对全国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虑到民众的生活,然后进行征税。税种也非常科学,征税人员数量庞大,文职的、武装的都有,偏偏成本不算高,这可能得益于他们对社会的控制比较严密吧。
现在斯科特在认真思考怎么把东岸的制度移植到英格兰,哪怕一部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