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姚同中校又是个比较严格的主官,因此即便是最热的八月份,他也不允许部队落下训练,为此他不惜亲身下连队,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以做表率。
姚司令可是知道,驻守在第乌这个一个富庶的地方,如果不严加管束的话,部队会腐化得有多快。远的不谈,就说前几年从葡萄牙本土调来的那1500名葡萄牙士兵,在果阿这个快活之地戍守了几年之后,如今一个个都成了兵油子,吃拿卡要、勒索抢劫是一把好手,印度商人是敢怒不敢言,但若是让他们去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雇佣军正面厮杀,他们就有些犹疑了,不是不敢,而是觉得不值,虽然荷兰人的那些雇佣军也好不到哪去。
冷眼旁观了这些事情的姚同中校坚决不允许自己的部下也堕落到这个地步。因此他一直严格抓训练,一刻不放松。甚至他觉得这样还不保险,前阵子还和新华夏开拓队商议,将第乌守备团调去该岛的中央高原,去与麦利那人厮杀,让他们见见血——没见过血的部队,哪怕练得再好,也是不可靠的,毕竟很多问题光靠训练是无法解决的。
新华夏开拓队对于这种送上门的好事自然是十分精细,继而满口答应了。他们很痛快地将两个县保安团从前线调下来,整补完毕后装船送到了第乌岛,换了第乌守备团两个营外加炮兵连到中央高原作战。
这支不足两千人的“进修”部队在中央高原上厮杀了整整一年,最后回到第乌岛时已经减员三分之一,大部分是因病减员,但战斗减员也为数不少。如今姚同中校下的连队就是刚刚从中央高原战场返回的,他之前仔细看过,风貌、气质果然不一样了,少了许多浮躁,多了一些沉淀,战场果然是磨砺人的,虽然这在很多人看来其实是一个烈度不高的战场。
对了,这里额外提一下新华夏岛中央高原的战事。经过东岸人持续多年的挤压式军垦——即一边往前推进,一边旧地移民垦荒,慢慢挤压敌人的活动空间——曾经强盛一时的麦利那人势力已经大为衰败。在与东岸人反复多次的战斗中,他们几乎是没逃到一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