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大量种植水果的农户,如葡萄等,毕竟当地的环境非常适合这类作物的生长。
克里米亚半岛的工业设施并不比黑海北岸差。在东岸人的帮助下,格莱大汗建立了许多国营工厂,包括葡萄酒厂、盐场、面粉厂、罐头厂、皮革厂、铁厂(利用从卡法进口的铁矿)等等。这些商品部分就地消费,部分销售到乌克兰大草原、高加索、奥斯曼土耳其以及多瑙河流域的其他国家。
东岸人对这些工厂定期进行考察、评估,并给出改进建议。去年的时候,他们建议格莱大汗给予工厂内的奴工以自由民身份,以提高生产效率。格莱大汗慎重考虑后,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开始了行动。由此,克里米亚汗国的奴隶制存在基础开始了一点一点的瓦解。东岸人的计划是,通过改变社会经济和组织形态的方式,先迫使工厂取消奴隶制,然后一步步扩展到其他行业,最后对使用奴隶最多的黑海北岸的农业庄园进行攻坚。
毫无疑问,取消奴隶制对克里米亚汗国来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革命,必然会引起保守阶层的强烈反对。但这件事就本质而言,对于大汗本人以及工商业的投资者而言,却是重大利好。格莱大汗对黑海北岸那些手握大量奴隶的庄园主们早就非常不满了,因为他们是正宗的实力派,足以威胁到贝克奇萨莱的统治。
但这个病根在金帐汗国末期就种下了,当年格莱大汗的祖先为了拉拢这些东欧裔的封建贵族,许下了他们种种特权,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标准的割据诸侯。虽然这些诸侯非常恭顺,历次战争都带兵过来勤王,但就格莱大汗本人而言,还是希望看到他们解散部曲,释放奴隶,做一个富家翁最好了。
另外,经过东岸人持续数十年的改造,克里米亚汗国如今也出现了一批投资工商业的人。这些人大部分来自外国,以东岸和意大利最多,其次是土耳其,他们看中了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进而大举投资,要么兴办工厂,要么做批发物流,但无论哪一种,其实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劳动力在哪?奴隶主手里!于是,他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