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万人。查理十二如果抓住机会,先行击溃这一支俄军的话,那么还有机会南下击败波兰、萨克森联军。
总之,瑞典人多面受敌,犯不得任何错误。而且即便击败了俄军、波军一两次,只要人家坚持不投降,不退出战争,那么瑞典人就始终无法改善战略劣势。而在长期化的战争中,比的可不就是那么一两次的胜利或失败了,而是国家的综合实力,这恰恰是瑞典的命门所在——全国才三百万人口,领土又分布在波罗的海南北两岸的广袤土地上,可谓处处需要设防,战场也基本在自己国境内,这要是打个十年、二十年的,百分百完蛋。
赵贵作为在里加生活了多年的老人,对瑞典的困境可谓一清二楚。他们最喜欢的就是速战速决,最怕的就是战争长期化,但几个敌人这次明显准备很充分,不会轻易投降认输的——几个月就跪了的丹麦除外。
马车继续前行。周围跟着二十余名大使馆护卫,这些人一边与拥挤在路上的瑞典辎重车辆协调,一边防备有人趁乱劫掠。这两年立窝尼亚的局势可不怎么稳定,因为新登基的国王坚定执行了他父亲在位时的“削地”政策,即在教士、农民和工商界人士的支持下,削减贵族手底下的土地,解放人口,提高国家的收入水平。
立窝尼亚一带虽然商业也还算繁荣,但毕竟处于东欧地区,农奴制极为盛行,大土地贵族很多。瑞典人如此激烈行事,使得很多贵族趁着战争叛乱,投到了俄国和波兰一边。当地的瑞典驻军虽然第一时间平叛,但被打散的贵族军队散落各方,使得地方上的治安形势迅速恶化了开来。
好在护卫赵贵的这二十多人都是立窝尼亚当地的好手,东岸人雇佣后又维持了高强度的训练,赵贵也许诺他们及家人将来都可以移民东岸,因此忠心也足够。一路上谨慎小心,不走偏僻小路的话,倒也不至于出什么问题。
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赵贵一行两辆马车足足花了三天时间才抵达了米陶城,库尔兰公国的首都。因为东岸人的立撑,以及该国与波兰尚算友好的关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