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兴宋 > 第188章 有失妇道

第188章 有失妇道(3 / 5)

”,而后加“衣”字旁,成为“褙子”(此一解释出自朱熹)。

初始,褙子是一种低贱服饰,但因为服装外加了这么一层马甲,让衣服多了许多变化。逐渐的,褙子开始在民间流行开来。仁宗年代,朝廷的官员多次指责说,朝廷官员的正妻也穿这种丫鬟、媒婆穿的服饰,这是一种不顾身份的“服妖行为”,穿这种衣服抹杀了阶层差别,有失官体……

然而,大宋朝是个极其开放的商品社会,皇宫外东华门前摆摊的人堵住了皇宫大门,上下朝的官员为此愤怒叫骂,但自皇帝却对摆摊的百姓无可奈何,以至于大宋三百年,至今,那些摊贩每逢节假日,依旧将皇宫大门堵得热火朝天——两宋近五百年啊,就没一个“伟光正”的城管上去,为了皇帝陛下、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任何理由,去“打砸抢”一番,难那怪“伟光正”时代称这个时期为“弱宋”

这个官府,对待人民实在软弱。

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官员看百姓穿戴不顺眼,除了骂几句外,又能做什么?

然而,自大宋建国以来,官方规定的媒婆标准服饰,却一直被严格执行着:穿紫色褙子的属于高等媒婆,接下来是绿色,再接下来是黑色,最后是素白色——这其实也是根据官场品级来决定的,大宋尚红,紫衣是三品以上官员的官服颜色,五品以下是绿衣,最低品级官员,以及吏员则是黑色服饰。

一般来说,平头百姓谈婚论嫁,能出动一个黑褙子的媒婆以及很正式了。乡下里农家议亲,直接找一个穿素白衣服、没有官府颁发媒婆执照的中介人,也能凑合过去。而让穿绿褙子的媒婆出动,多数是大富之家,或者官宦人家的做派。

见到绿褙子进门,黄娥显得很满意,时穿则无所谓了,他不在意其中的差别,只是皱着眉头,嫌弃说:“嗯,似乎晚了几天。难道你们不着急?”

鲁大三人没开口,媒婆扬起手帕说:“哎呀,时大郎,承信郎,总教头……如今海州这不是闹匪么?再加上科举就要开始,四处闹哄哄,人既多又乱,

最新小说: 姜小白不当皇帝可惜了 被贬去带菜鸟连?三个月练出全军第一! 手握百万大军,你叫我废物皇子?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替嫁太子妃 从草莽皇子到千古一帝 1937:我的玩家是第四天灾!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在下崇祯,我为大明续命五百年 东宫娇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