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嚷声多数来自一二层楼廊上的客人,那些客人往往独自占据一张桌子,叫上一壶茶,两碟果脯,紧张的盯着交易情况,他们时不时叫过来交易所的小童,低声吩咐几句——那些小童已经被时穿很恶趣的穿上了一件红色褙子……嗯,还是称为“马甲”吧——如今他们正式的名称,也就叫做“红马甲”。
董璇面色苍白,嘴唇哆嗦的说:“这都什么价了……有这样的价格吗?。”
附近包厢里出来一名商人向时穿拱拱手,这人两施衙内也认识,便随意的跟他打了个招呼。招呼打完,此人并不走开,与时穿一起凑近楼廊,俯身望着交易池的动静……
望着场内交易的繁忙,时穿心里禁不住的感慨:如果界首巷继续辉煌下去,如果大宋能继续下去,“世界交易中心”的模板会是伦敦式样,还是界首巷式样?界首巷毁于战火,我的锦绣巷会是什么结局?……啊,不管怎样,我定要保证锦绣巷源远流长。
锦绣巷的交易风格其实是一种东西合璧的风格,每层楼上分布的桌子不像是交易席位的办公桌,更像是茶馆里的小饭桌,坐在桌子上的也不是职业捐客,多数是一些手握实际货物的零散商人,而交易的价格也不是双方私底下商议的结果——这似乎有点西方化,然而,商业是追求公平交易的,在大宋浓郁的商业气氛下,时穿推出的这种“展示性公开交易方式”并没有受到多少抵制,很多人觉得这种交易方式更能防止自己吃亏受骗。
时穿身边的那位商人是海州第二大茶商,他左右看了看,见到商人们对这个价格久久没反应,便冲时穿微微一笑说:“一百匹蜀锦,我今天捧个场,就把这些货吃下了。”
董璇伸手想抓一下,但马上他又颓然的放下手,眼看着这商人叫过一个红马甲,低声吩咐了几句,红马甲一溜小跑的向交易池奔去,这时,冲向交易池的另一位红马甲抢了先,他低声冲交易员说了几句,交易员立刻拿起一只红fen笔,在黑板上打了个大大的钩,写下两个字:“成交”。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