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学子,其家贫无力雇用教书先生,时河容许其进入族学免费就读,等其中举后,还出钱资助他上京赶考。这些年来宋昭奔波官场,一直没机会感谢嘉兴时氏,上任前听说时河一个儿子迁居于海州,加上时穿在海州的势力不可小觑,所以一上任就投帖拜访……
既然知州都是自家人了,那还有啥好说的。
接下来的日子,时穿忙着嫁妹妹,宋昭忙着在白虎山安置自家家眷。黄娥出面与施衙内监管海商公会的运作。随着公会购买的千料大船一艘一艘的到港,海州海贸商品的价格自然而然的稳定下来。
千料大船意味着它有五百吨的排水量,这种巨大的海船,已经是四百年后,大航海时代的主力战船了。然而,它也不过是普通宋船的体积而已——现代打捞出水的“南海一号”证实了这一点。
接下来是等待季风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航海工会的股东们纷纷招聘船员,训练水手与炮手、操帆手,时穿也顺带着将锦绣巷交易所整顿一番。他深知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海州锦绣巷交易所决定只对八宗货物进行大宗交易,分别是:瓷器、丝绸制品、食糖、玻璃、棉麻纺织品、铁制物品、香料、粮食。
海州城是大宋规定的六大茶----悠饮着一杯葡萄酒,感慨:“不知道咱家今后出产的葡萄酒,能否比这个强”
时穿感慨完,将那杯葡萄酒放到一边——这时代的葡萄酒还没掌握脱糖技术,存放久了的葡萄酒有点酸涩,口感很不好。
把杯子推到一边,时穿转身询问管家穆顺:“如今是建立制度的时候,以前咱们是放羊式管理,今后,既然左斜街、锦绣街工程全部完工了,咱就要盘点一下家底:咱们名下有多少工人,多少庄丁,多少店铺……好吧,我其实想问的是,咱手下有多少可供使唤的人手。”
穆顺恭敬的回答:“东主,咱先说一说城里:城里左斜巷上,经过两年的填海造田,咱现在已经扩展了左斜巷码头,连市舶司衙门也有意搬迁到左斜巷,但我拒绝了,按东主的意思,我们在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