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的铠甲重量。除了步人甲之外,人类历史上大多数铠甲没有超过三十公斤的,即使是骑士战争中著名的、铁罐头式的骑士全身铠,也不曾达到步人甲的份量。
然而,现代考古学从墓葬挖掘中发现,由于五六个世纪都奉行佛教,大多数宋人已经几百年不吃肉了,所以他们的平均身高也就在一米六左右,一米七八的个头在宋代已经是罕见的大高个了。就是这样的身高体重,宋人用他们瘦弱矮小的身躯,披挂起罕见的重铠,取得了在对外战争中堪比唐宋的胜利——这是何等的顽强与坚韧
一个身高一米五六的人,即使披上四十公斤的重铠,整体分量也就一百公斤左右;而一匹战马重量约半吨,以时速六十公里的速度撞向重装步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步兵铠甲在沉重,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岂能应付数以十万计的西夏、辽国骑兵。
大宋的边军是顽强的,他们能披挂上四十公斤的重铠,排列出森严的阵式,面对西夏辽国骑兵的一波*冲击,并在百分之七十战争对外中取得胜利——然而由于体力耐力限制,吃素长大的宋兵是不耐久战的,他们常常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却无力对败兵进行追击……
如今,即使用最顽强的秦凤边军来衡量,海州兵能够在身处劣势的情况下,依旧缠斗整个下午,这种体力,以及顽强的死不认输精神,放在整个大宋已经是罕见的了。
意识到这一点,在场的诸位将领已不在意战局胜负,只记挂着经过这场惨烈的战斗,海州兵还能剩下多少人。
童贯这时也有点懊悔,如此一支顽强的军队,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荣誉啊,当初,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派人出营接应一下……他懊恼的说:“海州兵报上来的兵员是战兵一千二百四十余人,辅兵两千余人。咱家原本想着,这样一个三千人的队伍,居然让船队川流不息的运送补给物资……
啊,本相略略统计了一下,他们运送辎重平摊到每个人头上,每个兵大约需要随身携带四料(两吨)的物资,哈,本相原本准备拿这一点,好好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