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座的原因只是因为电影本身,绝不是IP或者粉丝!”
……
之前就想过,流量电影或者说粉丝电影这类东西有没有可能中止?
不可能的…
《小时代》2011年卖出了改编权,几个制片人主动邀请郭小四担任导演,《小时代》肯定会成功的!
这类电影3000万投资,票房3亿以上,属于肉眼可见的收益,你说资本会不会一涌而上?
《小时代》之后,又来了一部《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不到三千万的成本拿下2.8亿票房…
从此开启了流量时代!
小鲜肉+IP,成为收割票房的利器,IP是成了影视圈最火的词,投电影、电视剧的人都会问:“你有IP吗?”“有可变现的知识产权吗?”,如果有,则会再加一句‘有小鲜肉嘛?’
前几年,业内盛传黄教主、杨天宝那几个流量成为很多影视项目为了增加砝码,快速拉到投资,都会在“拟邀请”名单里挂上这些明星,供招商所用。
堪称吸金神兽!
这些明星之所以成为“神兽”,是因为具有着超凡的人气,属于行业头部IP明星,无论从广告商的角度还是平台认可度,都是项目宣传的焦点,自然就成了资本市场追逐的对象。
选角是个技术活,“演技”固然是演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演员能否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票房,也同样需要考量。
如果说演技是检验一个演员是否合格的基础标准,那么票房就是检验演员市场影响力的唯一标准。
几年前资本尤其是阿狸入场后,整了套互联网打法:把‘人气’、‘流量’跟票房号召力画了等号。
后来发现这套东西不太适合电影市场——观众成熟的太快,根本没法长久薅羊毛,而且吧,电影这种东西,从策划到上映,怎么也需要一年,一年时间小鲜肉没准就从当红到无人问津了…
毕竟,世界变得太快,从禁欲系男神到进狱系人渣,也就一个热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