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连山易以艮卦起卦,艮为山,所以称之为连山易,而归藏易以坤卦起卦,地势坤,有归藏,收敛之意所以称之为归藏,这两易现在已经失传了,而周易责是周文王在囚禁羑里的时候拿蓍草根据伏羲先天八卦演化而来,先天八卦测天地万物,卦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八坤八,乾坤坎离为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后天八卦以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次序排列,乾居西北,坤住西南,后天八卦测人事。中国的文化源头就是易,易经在中国古代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看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孔子都是一点一点的学,因为那时候知道并且会用易经的都是士大夫及其以上的人才会,有很多的小国灭掉了,那些士大夫有些会去别的国家效力,有的则是隐居山林,易经都掌握在这些人手里,他们轻易不会将易经交给别人,谁掌握易经就会得到国家的重视!所以那时候儒家的鼻祖孔子能想象的到学易经是多么的艰难,五十而知易。并且古人的书不像现代人这样拿过来就能看,看不明白有那么多得查询资料,自己就能学习,很多小说写古人拿了一本秘籍练了就会,扯谈,秘籍秘籍!是用隐喻,密语口口传的,不得真传的人是看不懂的。
隐喻密语在道家的书中会有很多,道家的书大家耳熟能详的《道德经》其实原本应该叫《德道经》因为这本书啊在早一些年出土的,比如汉朝时代陪葬后出土的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而且也不是现在流传的那个版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一部道德经把道家修炼秘诀全都告诉大家了,后来的炼丹术士抱朴子,葛洪,魏伯阳(魏伯阳生于汉桓帝元嘉元年,即151年。至汉恒帝延熹十年(167年),其父魏朗遭党祸被禁锢上虞家中。魏朗之《魏子》可能写作于此时,魏伯阳的儒学功底亦可能于这以后在其父子督导下筑成深厚根基。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魏朗因党祸被害致死。时人尊其为“八俊”之一,魏伯阳则成年。汉灵帝熹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