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依附汤家的商队慢慢地都散光,汤家从此没落下去。
其实这事儿也不能全怪汤弘业。汤家传到他这一代就只有他一个男丁,接过父亲的生意时不过十七岁。在华夏。十七岁的少年都还在念书,他就要扛起这么重的担子,何况此前他对于经商半点兴趣也无,相当于赤手空拳冲入商海,身边又没有信得过的老人相辅,下场当然是被群鲨分吃个干净。
不过汤家到了今年春天之前,虽说家中条件不好,但好歹还能混个温饱,这也是汤弘业依旧白白净净,还把闺女养得这般水灵的原因。可惜他拖败了偌大的家业。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百年后才有颜面去见汤氏列祖列宗,刚好眼前就有个千载难逢的商机,于是一咬牙一跺脚,找放贷的弄了一笔钱来做买卖。
做生意这事儿,经常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汤弘业这次狠下心来赌上的买卖,却是粮食。说来也很简单。燕城离广成宫群峰并不算远,隐流杀到广成宫核心地区的时候,后者是实行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将方圆三百里内的粮食和肉类全部搜刮干净。这事儿引发的蝴蝶效应。就是千里之内的粮价都一路飙升,粟和大米的价格翻了不下二十倍。
汤弘业看中的,就是这个机会。他拿着借来的钱进了四十大车粮食,要贩到广成宫驻地当中去卖。按他的设想,这笔买卖至少能赚到七、八倍的利润,自己就是想以后再干别的营生。也有丰厚的本钱了。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将粮食送到广成宫驻地千里范围内就成了。
其实从宁小闲的眼光来看,他的计划本身没什么问题,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本就是经商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诀窍就是见机要快,出手要准,捞钱要狠!只不过看到这里,她就摇了摇头,猜到这倒霉鬼后面是怎么失败的了。
果然翻到下一页,上头清清楚楚写着,汤弘业送入广成宫驻地的那十余辆大车,虽然因为雇请了镖师而没有中途被饿民截走,但进入广成宫地界不久,就被附近巡查的广成宫修士逮到了,然后扣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