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三牲、五谷、六畜这几种类型。“海王使者”不吃谷物很正常,但动用到六畜了,并且还是每样都献三只,那就显得格外隆重,显然莆溧湾人对这次出海尤其重视,否则这么一个不足千人的小村要凑齐这么些牲口,也是有些吃力了。
最重要的是,渔民的献祭并非像华夏那样出自信仰,而是务实之举。
宁小闲来这里之前就作了功课。靠海吃海的凡人生活本就不易,在海上讨生活的风险远远大于陆地,并且南赡部洲的渔民除了要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外,时常还会被海中的妖怪吞入腹中。所以,许多人类的先民就和近海居住的某些水族订下协议,由水族保护他们行船出海的安全,作为回报,他们则要时常供奉海妖。
看来莆溧湾当地的习惯,就是在出海之前犒劳所谓的“海王使者”,以期在航海期间享受他们的保护。要知道哪怕是近海地区,对人类来说都是异常凶险的,有了海妖的保护,莆溧湾满载而归的可能性才会增大。
按照宁小闲收集来的资料,这么十来头畜牲推下海去,水面下就应该有黑影游动,将牲礼吞掉,并且在村民面前露个脸才对。
然而,并没有。
断崖前的村人等了盏茶功夫,海面上空空如也,只有涛声依旧。
往日从不迟到的“海王使者”,这一回居然没有到来。
老村长心里也觉出不对,在众目睽睽之下掏出祭词,又念了一遍。
依旧是声若洪雷、依旧是身泛白光。这在以往,都是海王使者展露的神迹,怎地这一回神迹已经出现了,海王使者却迟迟没有露面?
老村长额上冒出了冷汗,在初升的朝阳下尤其显眼。不等旁人催促,他又掏出祭词,大声地念出了第三遍。
而后,又是漫长的等待。
海面上,依旧是什么也没有。他们熟悉的巨鳍,始终没有出现。
崖前的人群,声音开始大了起来,听在老村长耳中最响亮的一句,就是愤怒的海王使者抛弃了莆溧湾,再也不肯庇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