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寺不同,茅草屋本身就已经十分低矮。加上又在后山,更加的不为人注意。
如果不是知客僧引导,他们无论如何是不会知道这样的所在的。
行路总有终点,茅草屋已在眼前。
到了近前,他们才发现茅草屋不是那么孤零零的存在。
屋前一片不大的空地,用竹篾编成的篱笆围起来,其中居然有三两只小鸡才欢快地奔跑、啄食。
在这些可爱的小生物旁边,一个矮小瘦弱的老僧正在慢条斯理地整理着农具。
如果不是那朴素的僧袍和头顶上的戒疤,说他是一个普通的农夫都有人相信。
老僧没有白须飘飘的美髯,也没有挺拔岳峙的身姿。唯独那双浑浊的眼球,好像能够穿透时空,解读人世间的一切喜怒哀乐一般。
一直到崔正源和河智苑走到近前,老僧才慢慢抬起头来相迎。
看到崔正源的音容相貌,老僧居然双手合十,笑道:“小友,经年未见,想不懂如今已为人中龙凤了。”
不光是河智苑,就连崔正源都有些莫名其妙。
他可以十分地确定,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位老僧,不明白他为什么会称自己为小友。
看出了他迷茫的神色,老僧慢慢地解释起来。“二十年前,崔武龙老先生曾怀抱小友到此一晤。时光荏苒,不知令高堂一切安好与否?”
崔正源浑身一震,才明白其中的因缘。
二十年前,他才两三岁的年纪。即使有着前世成年人的思维,但肯定记不住当年的事情了。
只是听到老僧提起爷爷,他的神色黯淡下来。“高堂已然过世,无法再和大师叙述前缘了。”
老僧倒是显得很淡定,慢条斯理地道:“人既已逝,往登极乐。独留下我们凡肤**在这尘世里受苦,小友自不必为先人伤怀。崔老先生一生峥嵘,为国为民贡献良多。不管到了哪里,都会得到礼敬爱戴。”
“多谢大师赞誉,高堂泉下有知,定能欣慰。”崔正源赶紧毕恭毕敬地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