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按照工坊一般绣娘的工钱给,就是每个月多出来四百个大钱。”
这下子这些绣娘们不淡定了,虽然没有交头接耳,但是都在互相看着,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毕竟这些徒弟们大多是像玉霞家的三妞儿一样,都是她们的亲戚,甚至是亲姐妹,亲嫂子之类的。这进来府里当学徒,省了吃穿的费用,已经是给家里省下一笔开销了,还能在学徒期就每个月拿二百个大钱的工钱,这就是给家里分担负担了,她们身上的负担自然就轻一些了。这还不说,还能再多四百个大钱,这加一起就是六百个了,一个月六百个大钱,一年就是七千二百个,可就是七两多银子啊。她们以前在宫里,每年也不过给家里稍上五到七两的银子,这能不让她们欢喜吗?
夏荷说:“为什么给双份呢?因为这些学徒们要干双份的活计,白天要在你们的教导下学习针线,缝制民夫们的衣服。晚上还要晚点休息,跟着你们学高深一点的针线活计,争取三到五个月内就能真的成为一个普通绣娘。”
这一点这些绣娘们都纷纷点头,多拿钱,多干活,这是天经地义的,大家都愿意接受。
夏荷很满意,接着说:“你们也要辛苦,白天要指导学徒们做普通的衣服,还要做郡主的衣服,这个郡主的衣服是你们分内的活计。晚上还要教导徒弟,这样也算是两份活计,所以,姑娘说了,提前给你们发放管事们的月例,每个月十两银子。当然,也有个条件,你们的徒弟们三个月内一定要通过府里的考核,若是通过的人数少于十个,你们的十两银子就不能发放了。当然这个规定,不是姑娘说的,是我补充的,因为我们几个管着姑娘的人手的月例发放,要是不给你们一个这样的规定,怕其他人不服气。”
这些绣娘们还沉浸在每个月十两银子月例的巨大冲击中,没有注意夏荷后面那几句话。可是玉霞还是听的很清楚,忙说:“夏荷姑娘这样处置很公平。要是我们三个月还不能把徒弟教导出来,自己都要羞愧死了,哪里还好意思继续拿这个钱?”
这句话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