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队的领官竟然难度和培养炮队的领官相同的话,那么对于北洋这个体系来说难度就非常大了。
“由于机枪队人员培训困难,所以前期可将机枪队集中于一处进行训练,待初成后再分配于各军,如此一来也可大大加快机枪队形成战力的时间!”
这一点,并不是赵东云乱说的,而是他不想自己掀起来办机枪队的风潮后,各军就分开编练,而那样的话也就没有他赵东云什么事了。
如果说是把机枪部队集中起来的话,那么赵东云就有希望掌管这个机枪部队了。
这个时候,段祺瑞插口道:“东云说的不错,机枪队如果能够在炮营下仿效炮队设立一营的话,那么可以有效极大的加快机枪队的成军速度。”
段祺瑞的话除了肯定赵东云的集中编练外,更加加入了自己的私货,那就是提出应该把机枪队归属到炮兵所属。而他这么说自然不是乱说的,而是有他自己的理由。
段祺瑞在北洋这个体系内的地位非常特殊,大体上是相当于北洋新军的炮兵总司令,不管是武卫右军还是先锋队又或者是常备军,只要是和炮兵有关的他基本都归他管,抡起当今北洋体系诸位实权大佬的排序,他段祺瑞目前算得上是第一。
后人都知道北洋三杰,但是很少人知道在北洋新军早期,段祺瑞和王英楷才是袁世凯的心腹手下,冯国璋一直要到义和团作乱后,也就是庚子事变前夕才逐渐被袁世凯所接纳,正式踏入北洋高层的行列,至于王士珍还要更晚一些,要到庚子事变后的这两年才逐渐进入北洋核心高层中。
在1902年的今天,实际上能够和段祺瑞争权夺势的是北洋另外一名大佬,他就是王英楷。
王英楷虽然在后世名声不显,但他却是北洋新军早期的重要将领,论起权势地位而言是不逊于段祺瑞的!
在1908年他病死之前,北洋的两大派系一个是段祺瑞、而另外一个就是他王英楷了,这从历史上的1905年秋操他和段祺瑞分别担任南军、北军的统制就可以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