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云脑海里想的是明天见袁世凯的以及上任等情况,这些可是关系到他以后的仕途发展,是万万不能放松的。
第二天赵东云起来的比较晚,梳洗后换过衣服下楼后,坐下来的他拿起用熨斗熨过后的报纸,手中的报纸还散发着阵阵的墨香,不过熨斗烫过后却不会再让油墨沾手了。
这年头的报纸多为洋人所办的报纸,国人办报虽然也有了,不过还是少,而且多集中在上海,在保定却是没有什么大影响力的报纸,只是保定身为北洋大本营,名副其实的北中国政治、军事中心,在庚子年后这几年里,保定的政治影响力比北京还要大一些。
至少赵东云颇为关注袁世凯的一举一动,但是北京的其他什么阁老堂官说了什么话之类却是不关心了。
这保定也有几份小报,虽然在国内上不了台面,但也算是了解时局、民情的一个途径,赵东云来到这个时代多时,基本上有机会就会看一看报纸。
今天的几份小报没说什么大事,多是闲文趣事,而且多以介绍西方诸事比较多,这个时代的中国报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介绍西方的政治军事文化。
这种举措为国人开阔眼界起了巨大的作用,不过这些开阔眼界的西方诸事对于赵东云来说就没什么太大用处了。
用过早餐后,赵东云带着几个护兵直奔总督府,他要去见袁世凯!
一路上,赵东云发现保定街头似乎多了什么变化,新式军服装束的军人好像多了,店家似乎更热情了,人们的笑声似乎也多了些。然而这些汇集起来,彷佛又是正常的。
到了总督府后,虽然时间还早,但是赵东云却是见到了好几个同样是等候袁世凯召见的人了,这些人里头虽然有文有武,不过都算是北洋体系里的同僚,赵东云自然不会自认为自己是北洋新进崛起的年轻俊杰就看不起在座的一群文武官员,而是摆出了一副年轻后辈的模样和众人说话。
在座的大多数人赵东云都是在后世里没听过他们的名字,北洋作为一个体系,后人所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