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困难的多。
要培养一名可以指挥一个协甚至一个镇的将领,是需要时间的,不管是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担任实职来磨练,还是说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选送到外国留学,这些方式都是需要时间的。
这样对于合格的人才稀少,大扩军中又继续高级军事人才的北洋体系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了。
为此袁世凯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快速提拔嫡系,也不管合不合格,提拔了再说,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在武卫右军时代担任一队领官,甚至哨官的低级军官在短短一两年时间里就快速晋升到了一营管带甚至一标统带的职位,比如说王占元、鲍贵卿、卢永祥等人前几年顶多也就是一队领官,甚至只是哨官的人,但是现在已经是清一色的一标统带了。
这些原先只是低级军官的人都得到了迅速晋升,那么作为北洋体系少数几个有学历、有才能、有资历的赵东云,升迁速度就更快了。
仅仅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他就完成了从统带到统领的转变,成为了北洋体系了少数几个协统之一。
尽管他的第三协现在只是个空架子,但是不管怎么说,赵东云的职位已经是越过了一群王占元、曹锟、卢永祥等北洋第二梯队的诸多军官们,率先成为了掌管一协的统领,如此也继续保持了他作为北洋第二梯队领头人的角色。
而当上了第三协统领课后,赵东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召集大量的军官作为手下,先是把和自己有交情的几个老部下调到第三协来,然后段祺瑞那边也是塞了几个人过来,如此就组成了第三协的前期班底。
然而仅仅这十来个人也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协现在除了赵东云这个统领外,还急需大小上百名军官,包括两名协本部的参谋官、两名步兵标统带、两名步兵标帮统、两名步兵标参谋官、六名步兵营管带、六名步兵营帮带、二十四名步兵队队官、二十四名步兵队督排队长、七十二名排长。
这么多军官赵东云可没办法一个个都自己拉过来,而且很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