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极点,他就发现哪怕是别人的微笑也会是一种讽刺。
这个时代的国人,缺少的不是枪炮和钢铁,缺少的是自信!
为什么清末时期的学子留学前后变化会怎么大,和他们在留学时期遭受的各种境遇是分不开的。
“你先习惯习惯,以后你的从军生涯还要辛苦许多!”赵东云继续道:‘我已经在保定安排好了,你过些时候就去保定,先熟悉熟悉,下个月就进速成武备学堂!”
赵东植对此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了,当即也没有什么惊喜的神情,而是道:“我知道了!”
虽然是堂兄弟,但是说实话赵东云和赵东植等一群堂兄弟、表兄弟之类的不算太熟悉,从1895年他报考天津武备学堂开始,再到留德,哪怕是回国后也是大部分时间呆在保定和锦州,可以说近十年来他一直都在外头求学和从军,近十年来回徐州的次数屈指可数。
近几年来也就是他刚回国的时候回徐州住了小半个月,再后来他就一直没有回过徐州了,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赵东云如此,大部分官员都是如此,比如那些文官一旦踏上仕途,除非被免职或者退休又或者丁忧,不然的话是没有什么机会再回到家乡常住的。
赵东云在徐州老家待的时间没有多少,脑海里对赵家那些堂兄弟亲戚们的记忆也仅限于少年时的记忆以及文字书信了。
像这赵东植,他也就是前后见了几次而已,一次是刚回国的时候,第二次就是安排他们去日`本留学的时候,等第三次见面就是赵东植回国后带着书信来投效他的时候。
了解的不多,这话自然也就没有太多,只是粗略问了几句过的怎么样,生活有没有难题外,就是让他准备后去保定进学,然后就是挥挥手让他出去了。
虽然只是短暂不过十分钟的会面,但是出来后赵东植却是依旧有些紧张,虽然说两人只是相差一岁,年少时也是一起上私塾玩耍的关系,前几次私底下的会面里赵东云看上去也没有这么让人感到紧张,彷佛那些时候的赵东植根本就不敢相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