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毫米的小炮,要打击敌人的话估计就得运动到五六百米内的距离,这个距离可是重机枪的有效压制范围之类。
同时射速快也代表着弹药消耗会非常多,这用起来肯定是比重机枪还要吞钱的家伙!
加上这两年日俄战争的爆发,以及赵东云弄出来的战壕理论里被全球各国陆军所重视后,不单单国际上空前重视重机枪,就连北洋军内部也是进一步重视了重机枪的战术运用,在军费有效的情况下,国内的其他新军普遍是选择多装备几挺重机枪的。至于迫击炮这种在当代诸多将领们看来有着诸多明显缺陷的近距离步兵支援火炮,巨大的成本和预期的效果完全不成正比。
毕竟不是每个军阀头子都能和赵东云一样靠着和日俄两国做生意大发其财,有着大量小金库采购额外军械的,其他北洋各镇每年的军费就只有那么固定的那些,这采购了迫击炮可就没钱采购重机枪或者其他的传统火炮了,在这个重机枪恨不得有多少要多少的时代里,其他几个北洋军阀自然也就舍弃了迫击炮选择重机枪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自从赵东云弄出了那个战壕理论后,把重机枪的应用战术提前带到了这个时代后,他就一直在思考这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如何对付战壕战?嗯,准确的说是怎么对付远东战场上的战壕防御体系。
远东战场上,不管是日俄中三国大战,还是北洋内战,其实他们的战壕体系以及火炮力量是完全不能和后世一战欧洲西线相提并论的,换句话说就是远东战场上的火炮密集度是远远不如一战西线战场的,在这种情况下战线必然会稀薄很多,而且重机枪将会成为战线的主要支撑点。
这样一来,要想突破敌军的防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端掉敌人的重机枪,一旦把敌人的重机枪端掉,那么后续的进攻就会容易的多!
而在第三镇的反重机枪作战中,除了固有的远程炮击以及重机枪压制以及步枪手的精确远距离狙杀机枪射手外,其六十毫米的迫击炮炮击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六十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