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理解为什么说的是徐州战役,但是前期双方的交战却是集中在徐州的外围地区以及苏北的其他战线上来,因为其他战线能够直接影响到双方在徐州的最后决战。
奉军试图在徐州一举击溃皖军主力,把段祺瑞的扩张势头给打压下来,而皖军也是试图依靠徐州这颗钉子,把奉军给挡下来,以便获得更多的时间来拿下南方省份,消化两江地区的胜利果实,对于任何一方而言,他们都容忍不了失败!
而随着徐州外围地区的战役相继爆发,奉军的对徐州这个城市本身的进攻也是开始了。
十月六号,经过长达上千公里的机动,历尽铁路运输,马匹牵引,奉军终于是把两个独立重炮营总攻二十多门一百毫米加农炮给拉上了徐州前线,并在徐州西部城郊架设了起来对徐州展开了奉军的首**规模炮击。
随后,奉军里各部队汇集起来的大量七十五毫米野战也是相继摆开了阵位,朝着远方的徐州进行大规模的炮击!
第一军、第二军两军的七十五毫米、一百毫米野战炮加起来数量可是高达一百多门,比他们手里的山炮其实还要多,前清时代`开始,按照北洋编制搞出来的不管是北洋常备军还是奉天常备军又或者是其他各省新军,其步兵师的炮兵团编制一般是两个野战炮营和一个过山炮营,而当代国内各军阀的正规部队基本上都是北洋时代的编制,尽管各个军阀的编制细节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差不多,所以正常情况下一支部队里,其野战炮一般都是比过山炮要多的。
但是这种情况只能说是最理想的情况,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奉军的几个主力师以及王英楷之前手底下的几个师,再剩下的只有老北洋时代的各军阀手底下的少数几个嫡系部队了,其他的不管是北洋各军阀新扩编的部队,还是前清时代新军改编而来的南方联邦部队,其实上炮兵部队都是极度缺乏,一个步兵师别说弄满编的五十四门七十五毫米火炮了,其中还得有两个野战炮营了,人家连五十七毫米的火炮都凑不齐三个营。
这种情况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