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怎么搞出两个来呢?何况北边还有一个,当然了,这个孙权提出来的是你们蜀汉也承认我东吴,我们东吴也承认你蜀汉,我们都不承认曹魏,那也不行啊,无二日,人无二君啊,(但是)诸葛亮同意,而这个同意在以前是不可设想的。当然,在三国关系中诸葛亮是极力主张联吴抗曹的,这是自始至终的从来没有变过,所以夷陵之战以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马上要做的事情就是恢复了和东吴的盟好,派邓芝使吴,孙权同意了,从此吴蜀两家就再没有发生过战争。但是邓芝多次使吴,第二次出使吴国的时候,那时候孙权还没称帝,孙权就提出了二帝并尊的设想,孙权如果将来下平定了,我们把曹魏灭了,贵我两国共治下如何啊?邓芝什么呢?大王啊,这恐怕不行,我们两国联合起来灭了曹魏以后,我希望你们能够识时务,意思就是希望你投降,如果你们贵方不识时务的话呢,不好办,无二日,人无二君,那我们两国都只好各自回去,各自的君主修德政,各自的文臣武将练功夫,我们大家都把鼓槌拿起来敲,战场上见。这是邓芝使吴的时候的话,但是当孙权当真称帝的时候。诸葛亮决定承认二帝并尊,这件事情意义非常大的,它对于一个正统思想很重的人来,迈出这一步非常不容易,为什么会这样做?表现出什么来?我认为表现出的是诸葛亮的务实精神,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我们现在回过头去读他的《隆中对》你看可有一句空话,非常实在,刘备还什么:*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没有跟你讨论什么主上蒙尘。*臣窃命这些问题。他讲的是你赶快占块地方。董卓一来下大乱,所有人都在抢地盘,你非得有根据地不可。非常实在,是个实实在在的人。所以这个并尊二帝,我认为又体现诸葛亮的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就是审时度势的务实精神。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北伐,这个问题我在前面节目里面已经讲过了,就是为什么要不停的北伐,也不是他不审时度势,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