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堂大人,您该说句话啊!”
王化贞迈着大步,气呼呼走进了王在晋的书房。他们两个一个战壕许久,战略思想也大同小异,相处下来,竟成了好朋友,互相之间没有什么避讳的。
王化贞将孙承宗的手书扔到了桌案上,怒吼道:“看看吧,他孙大学士想要干什么?”
王在晋揉了揉眼睛,扫了一眼,并没有翻开,而是轻描淡写地说道:“肖干,我猜的不错,应该是要民夫吧?十万,还是二十万?”
“部堂英明,是十万人!”王化贞怒道:“他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春耕在即,各地都忙着,特别是今年光复四州之后,必然有大量辽东百姓不看折辱,逃到金州复州等地,又要征兵,又要养活百姓,没有粮食怎么行?春耕能耽搁吗?”。
王化贞哂笑道:“漕粮每年不过四五百万担,要供养京中的老爷们,分到辽东的又能多到哪里去!说到底还要靠辽东自己努力,多种田,多产粮食。”说道这里,王化贞目光灼灼地盯着王在晋。
“部堂大人,您是辽东经略,为了辽东计,为了大明计,您总该站出来说句话吧!”
王化贞几乎哀求的语气,可是王在晋还是默不作声,低着头一语不发。
“王部堂!”王化贞豁然站起,一拍桌子,大声说道:“下官素来仰慕大人为人为官,只是没有想到,你既然不敢出头!那下官不自量力,我也要和他孙阁老一争!”
王在晋低垂的头突然抬起来,老眼之中。满是血丝,一脸的疲惫沧桑,用着沙哑的声音问道:“争,你想怎么争?”
“还能怎么争,自然是上书朝廷,向圣上讲明道理。”
王在晋冷笑道:“你以为老夫没有说吗?”。
“部堂,既然你上书了,为什么孙阁老还一意孤行?”
“上书也有有人听啊!”王在晋叹口气,将面前的东西送到了王化贞的面前。
王化贞急忙看过去,只见开头就写着四个字:乞骸骨疏。
“部堂。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