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力量,能够让梭子更快的转动,让棉线更细,也带来了纺织的难度,在快捷的纺纱机上面,接上线头,这不是一般的困难,哪怕是他们这些熟练的,一天之下,也最多是2倍的速度,要达到4倍,最起码还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的。
但是即便这样,这一个包头一号已经足够好了,不但速度快,而且纺纱也好,最关键的是,杨元钊在这个纺纱机上面,集成了不少后世的理念,自动化的程度很高,很多工序不用人来操纵,这上面节约了不少的人力,需要做的,就是在实际的操作之中,尽可能熟悉纺纱机,顺带的让这个纺纱机的自动型更好。
这些女工未必能够懂得机械的原理,说出来的东西也杂乱无章,杨元钊和约克,都是动手能力较强的人,他们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了一一的调整,差不多花费了三天的时间,基本上,让纺纱机正常的运转了起来,杨元钊拿出来的部件,没有增多纺纱机的效率,却加强了可操控性的,这些工人在熟练之下,工作的速度也在提升。
三天的时间之中,只是针对织布机本身的改装,就差不多有上百次之多,除了主要的动力,传动,还有棉锭本身没有更改,约克也看出来了,这个看似是金属的棉锭,应该不是钢铁或者铜这样的重金属,应该是一种轻的金属合金,比起木头来说,要稍稍的重一点,可是坚固程度和耐磨性能上面,比普通的要强的多。
经过了连续改装之后的纺纱机,跟之前的有着巨大的不同,在接线的位置,参考了这个时代女性的身高,留出了较大的空隙,足以让女工熟练的情况之下,用最短的时间之内的可以完成接线作业,这样一定程度之下,提升效率,并且整个机器,已经完成了基本上的封装,让机器更加的合乎美观,不是原来的那样,整个机器设备都露在外面的情况了。
这时候的纺纱机,已经可以被称为包头二号了,二号机也在紧张的测试中,机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少了,杨元钊的事情也少了,从这个地方出来,却发现尉明和刘澍一起堵在门口,似乎在这里等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