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万人,解决7万人,这多多少少有些杯水车薪,好在杨元钊给了第二个方法,大幅度的招工,包垦公司托管了土地,仅仅依靠目前的3000多人,绝对不行,这是6万公顷,也就是600万亩的土地,这个数字太过庞大了,哪怕一人负责一公顷的土地,也会有6万多人,又往多了里面去算,勉强可以达到8万人左右,这是另外的一个方向。
还剩下的17万人,杨元钊是准备作为产业工人来培养的,他们会逐步纳入到新建的工厂之中,只是这个过度的过程,略微有些漫长,杨元钊最快也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够建立起种类繁多的工厂,吸纳足够的工人,眼下看来,这些人失业是在所难免的。
暂时失业也不怕,杨元钊不会选择救济的方式,救济,只会制造出一批的懒人,未来的包头,是一个发展的,奋进的城市,包头会在整个中国创造出瞩目的成绩,看来,只有以工代赈是最佳的选择方法,未来的包头,需要重新的规划,在中心城区建设,通往各地的道路,还有工业区的一些基础工作之中,挑选出力气的工作,不给薪水,这是给口粮,这样可以节约一点的压力,也让这些人,更快的适应集体生活。
刘澍吃惊的发现,无论是怎么样的问题,在杨元钊这里,都不算问题,32万人的吃饭问题,这么一条,两条,三条的就处理完了,特别是最后的17万,在他看来,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却轻易的用粮食就解决了,他甚至提前还想到了的,在跟各位地主签署协议之中,就有一条按照合同的约定,从今年到明年麦收之前,众多地主们需要拿出一部分的粮食,作为佃户们的口粮,按照人头拿出来,这笔粮食,会由包垦公司集中的分配,未来,当麦收的时候,按照一定比例来返还,这个比例大概是30%,看起来有些少,但是对于地主的存粮来说,放到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未必能够卖到这个价格,比例比较让他们满意。
正是因为系统而完善的处理,因为地主们把土地加入包垦公司,失去土地的佃户们,也没有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