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子全撤,分批分类。整个撤退用了4的时间,幸运的是,对方没有追上来。
蔡锷一直都再关注着这边的情况,实话。他现在的一个师,差不多2万多人,加上临时到这里进行战场训练的新兵。一共是4万多,实力上。跟对方不错上下,几个月的严格训练。让他拥有了相当的本钱,真的要是正面对抗,依靠着火力的优势,冲破对方的防御,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可是这样一来,伤亡就无法保证,包头这边,跟中国其他的城市,甚至是军队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死一个人的抚恤,太过庞大了,几乎是死一个人,最少在短期内,会付出800元以上,长期,可能是一两千块都不止,这可是10来挺马克沁的价格,所以,在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之下,蔡锷是不准备野战。
不过段祺瑞的主动后撤,还是让他看到了机会,不管如何,这是一个全歼北洋军的好机会,这段时间包头支援的一批重型卡车,都经过了简单的处理,架上马克沁重机枪,用来追击是最好。
蔡锷犹豫了少许,还是给总部发了电报,包头的意思他有些明白,暂时先经营好山西和蒙古,一旦这些整合成一片,都有了包头现在的发展状态的话,吞并周围,几乎是顺理成章的。
电文很快就回复过来了,包头也好,第一军也好,一直都在关注着张家口的前线,是他们在前线抵挡住北洋军的兵锋,他们才能够成功的在后面发展,现在铁路公路都已经开工,一些在包头和太原之间的城市,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远在包头以南的城市,交通络也在密集的建设之中,证据平稳,政府的收入,比之前提升了10倍都不止,工商业和实业也旺盛的很。
杨元钊特别在电文之中解释了为什么不追击北洋军,一方面,包头还没有吃下整个中国,确切的,是整个中国的北方的实力,包头再怎么的强大,也只是这么几年时间之中,才发展起来的,底蕴不足,培养的人才,吃下蒙古山西已经是勉强了,最多再向西扩展,歼灭了北洋军之后,中国北方会出现真空,不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