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能够占据长沙,在长沙获得了大量的马克沁之后,不太可能了,转而寻找其他的方向。
北洋军迅速的转向。新军也没有追赶,哪怕是正面抵挡住北洋军3个镇的3个师,也清楚,他们只依托着阵地。真正占有战场主动权的,还是北洋军,顺着向西。在江西方向,很多地方都是一战而下。可惜到了长江,却被革命党越来越多的部队拖着。在长江沿线东区,一路走,一路打,甚至打到了南京,又碰上了那三个师,相对于他们的陆上,江南的航运,在某种情况之下,比他们更加的发达,运转的也更快,除非通过上海绕行,甚至是海运,攻击腹地,他们不太可能对江南产生威胁,就这样,两大军事势力,就在长江沿线对持了起来。
一连串的交战,因为长江岸边的关系,开始渐渐的平静了下来,偶尔有些交火,可是越来越平静,一方是强势的北洋军,可惜他们对于江南的水土不服,战斗力本就发挥不到最大的程度,再加上革命党开始普及了三个师的战场布置,虽然只是比葫芦画瓢,可是无数的战壕和一些固定的防御,把长江上面的几个固定的渡江地点都给防护的密不透风的,千里长江岸边,不是说没有突破的地方,可是段祺瑞不敢突破啊。
革命党的战斗力已经知道了,大部分军队不如北洋军,可是三个师,基本上是跟北洋军一个档次的,因为千里长江之战,偶尔会在野战碰上,人数对比北洋多的话,一定能够打败三个师,可是真正杀伤的不多,一旦碰上防御战,或者是预设战场的话,北洋绝对不是对手。
其他的军队,防御战还好说,基本上跟北洋势均力敌,可是运动战就不行了,正因为如此,北洋即便突破了长江防线,也不可能一举的击败革命党,万一被三个师抵挡住,其他的革命党利用工事之类的东西合围的话,甚至连三个镇都会葬身在江南。
前方的局面,让袁世凯着急上火,却无可奈何,继续的调集力量,把6个镇的北洋军都给调集到了长江防线上面,集中兵力进行进攻,虽然给了革命党巨大的压力,却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