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包头已经有了3年的历史了,连续三年,每年派出2ooo-4ooo名不等的留学生,主要是关系最好的德国,其次是美国,这两者是留学生最集中的地方,而英法则少了很多,这就是西北留学生的分布情况。
3年的时间之中,耗费了巨大的投入,最大的教训就是方向,最开始的一批,因为求大,所以进入的都是高等院校,中国的西式教育,在真正强国面前,只是一个最初级的,保守估计,要5-6年,才有第一批的人员回国,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断层,最少源源不断的投入,短时间是无法获得收获的,可对于杨元钊来说,最缺乏的,其实正是时间。
杨元钊考虑再三,在第二年,也就是19o9年的时候,派向国外的留学生转向了专业技术人才和一些技工学校,看起来层次是低了不少,但是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化,让这些初步掌握了初级动手能力,比如说钳工,电工等基础知识的人员,经过一年到两年的学习之后,可以初步的掌握基础技能,并且有一定的设计和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最近阶段,包头最需要的人,最关键的是,这些人成才快,o9年派出去的,除了1o%左右的,拔高到了一定程度,进入到欧美高等院校进修。
剩下的都已经回国,成为了西北各个战线上面的佼佼者,而3-4年之后,当西北的义务教育所产生的成果真正的迸发出来,受过完整的现代科学的教育,成长为合格的毕业生的时候,他们出国才会选择3-4年的大学,甚至是5-8年的硕士博士学习,这才是真正的西北知识的迸发期。在进步青年之中,吸收一部分,未来出国留学,另外的一部分,充实到了西北的各行各业,为西北的腾飞奠定基础。
在这样汹涌的影响之中,甚至连杨元钊都没有意识到,西北的影响力开始映射到了海外了,中国人是最坚韧的民族,全世界的各地,都有中国人的足迹,正因为中国人的辛劳和节约,让中国成为了另外一个富裕的人群,可是民强国弱,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跟犹太人一样,中国也是在世界上被剥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