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指挥部,告诉萨姆索洛夫,炮火太猛烈,在大炮集中的区域。根本就过不去人,也没有任何人的动静。
萨姆索洛夫怒极了,却也毫无办法。炮火无法反击,就只能够被动挨打。前线的消息,几乎是断绝了。他连忙出来,通过望远镜,仔细的观察前方的一切,可惜俄军的望远镜不是内视的,只能够看到火光和炮弹爆炸的光芒,凭借着这些,勉强可以看到西北军的推进速度非常的快,从开始打炮到现在,不到25分钟,可是西北军已经冲破了第一道防线,前方的两个师,不知道是怎么样的一个结果。
萨姆索洛夫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他精心布置的阵地,专门亲自去做了检查,自问即便碰上德军的精锐,他也又把握守上几天的阵地,仿佛是纸糊的一样,被西北军从正面凿穿过去了,短短的25分钟时间,就推进了4公里以上。
西北军既然拥有这么强的战斗力,为什么,之前从来都不会表现出来,一直都隐藏着的,放任他们进行进攻,消耗他们的人员和士气,然后选择他们最薄弱的部分进行攻击。
如果蔡锷知道了萨姆索洛夫的想法,一定还会哈哈大笑的,古代中国,形成的战争哲理,比如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比如击楫中流,诸如此类的种种,在最不可能的时候攻击,才能够产生偷袭的结果,哪怕是热武器时代的战争,也是如此。
两个师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如果继续的推进下去,说不定下面的两个师也没办法抵挡,真的碰到了最后的两个师,以远东军区为主的两个是,天知道会不会哗变或者溃退。
萨姆索洛夫有些悲愤,难不成,他带来的部队,都是纸糊的,重兵把守的阵地,随随便便的就被突破了。
沉浸在懊悔和不解之中的萨姆索洛夫,暴露了他最大的弱点,应变能力差,历史上的他,并没有经历蒙古的战局,一直在土耳其的前线,小范围的战争,营,团,甚至是师一级的,萨姆索洛夫都非常出色,可是到了集团军一级,萨姆索洛夫就差的多了,优柔寡断,面对问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