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了不少,在拥有汽油的情况之下,特种部队一天活动的范围,从5o公里左右,提升到了2oo-25o公里,范围扩大了很多,威胁性也相对比较的增加了。
杨元钊的到来,引发了巨大的热闹,普通的民众都是感恩的,他们清楚他们的一切都是谁带来的,只有更加深入的工作,才能够表达对杨元钊的感激,杨元钊简单的看了一下成品,比实验室产品要略差一些,发动机差不多,量产之后,对几个环节进行了改装之后,性能还略微的有些提升,可是其他的材料,因为批量生产的限制,选择了一些替代品,却减少不多,总体而言,这是一款不可多得的汽车,甚至携带了大功率电台之后,还可以作为指挥车存在。
观测了新的军车的下线,顺带,还观察了一下新的军用卡车,对俄一战,几乎调动了西北的大部分的工业能力,也因为这一战,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军用卡车,在复杂路面环境下面的不足,比如说故障率提升,还有一些抛锚之类,这些问题,都一一的汇总过来,交给研究院和工业集团进行解决,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就已经进行了1oo多项的改进,极大的加强了军用卡车的性能。
战争果然是最好的催化剂,当然也跟西北强大的根基是分不开,4年的时间之中,依靠着传帮带和夜校辅助的帮助,培养了一批初步的研究员,西北的科技实力,比之前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杨元钊的一些想法,甚至可以得到科技的支持,科学研究进一步的细化,从原来粗放,转变成了细致,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研究。
汽车,杨元钊知道的多,可是军用汽车就知道的不多了,在研究院和实际战例的支持之下,西北的军车开始慢慢的改变,比如,在容易破损和损坏的地方,改用比较厚实,或者是性能优越的东西,再比如,为了加快更换的速度,整车开始模块化,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拆卸一台车的情况之下,对其他的车辆进行维修,一个模块之内的问题,可以通过相同的模块进行更换。
这也是军工的一个重要的品质,两个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