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玩意也很像是t34,重量上面比t34要轻一点。空载达到了23.4吨,拥有45毫米的均值装甲。以倾斜的方式布置,因为合金钨性能,要超过普通的装甲,故而45毫米的均值装甲的防护能力,要超过t34的掺碳表面硬化装甲,防护能力几乎比得上二战的主流重型坦克的,至于速度,更是出色,西北在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上面的出色,让它的整车速度在公路上面,可以达到55公里每小时,即便是战场非公路的环境,也可以达到3o公里左右,这对于一个2o多吨的大家伙来说,非常的出色。
杨元钊没想到,只是稍稍的提点,就得到了这么一个怪物,他也有些吃惊研究所的研发能力了,特别是在另外一份报告之中,有一个11o毫米以上的自走火炮的计划,也基本上是得到了验证了,等于一次性得到了两款坦克的设计方案。
仔细想想,这也没什么,t34是第一辆安装上柴油机的坦克的,它的大致形状,也被他画出来了,大部分是参考59和t72,性能上更加的出色的,包头因为一体机和杨元钊的关系,在发动机上面,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只要他想,甚至可以达到2o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的重型发动机的水平,不用小马拉大车,是大马拉小车,在设计上面,有些不足的地方,也会被强大的性能和动力所掩盖,这些东西有因为研究人员两年的潜心研究,全部都是成熟的。
坦克终于研究成功了,接下来推动量产,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甚至是量产之后坦克的性能,会比现在有一定的降低,因为实验室都是使用的最好的材料和最好,真正的进入到大规模生产的阶段,不可能用这么好的,比如高性能的合金钨,这只能够通过一体机来生产,不过白云鄂博钢铁总厂,在威廉姆斯实验室的支持下,有代价的获得了克虏伯的一些的资料,不是最新的,最早也是5年前的,再加上杨元钊后世的眼光和一体机的对比,选择的新式的表面硬化工艺,可以在表面硬化25%的情况下,达到同等钢甲45%的程度,硬度上面,基本达到了目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