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会继续的进行下去,不过那是另外的一回事了,研究院在接到任务,研究了两周之后,就反馈过来信息,按照现在的资料现实,这种经过了大量优化和调整的鱼雷,性能上面,会比原版的有效大的提升,威力增加40左右,速度增加12,稳定性和深度控制也会更加的精细,可靠性上,则有了较大的提升。
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都有大量的鱼雷被发射出去,有较大可靠性的鱼雷,并不多见,就如同2战时期,日本93式氧气鱼雷,射程高达20公里,可以说是很正的长矛,这玩意甚至比当时主流主炮的射程都要远,在初期独树一帜。可惜这一种鱼雷的可靠性太差,也有人说它是太过敏感,因为海浪引爆的比射中的多,还有很容易误伤,氧气助燃剂的保管不当,很容易产生爆炸,一旦爆炸,庞大的装药量,足以炸平一个普通的驱逐舰了。
可靠性这玩意,设计上面,可以避免一部分,但是更多的,却是减少每一个环节的误差,简单的环节看起来都没有问题,众多的环节组合到一起来的话,就会出现问题,这是鱼雷最难以解决和攻克的地方,西北在接触之后,特别是使用的原来的图纸开始仿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明明没有任何问题的仿制,制作出来的鱼雷,却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一体机上面清晰分析之后,杨元钊就指导了一个土办法,那就是细分每一个步骤,让每一个步骤故障率下降到可控的程度,然后进行整合,利用工人,特别是一体机这样的作弊器,在同一批次的鱼雷之中,找到最好的那些,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精益求精,让整体的可靠性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现在西北需要做的,就是逐步的吃透的鱼雷的生产方法,把这一类型的鱼雷给研究透彻,找出鱼雷的一些客观的规律,对于鱼雷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各个子项目进行微调的,提升鱼雷的整体效果和稳定性,可是另外一方面,也不放弃对于鱼雷深入性研究,争取研制出更大更强的鱼雷。
西北已经完善了水池和风洞,甚至在水池之中不断的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