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
对西北好奇的,不只是陈嘉庚一个,在明白了南洋富商们的意图之后,陈嘉庚主动的牵头,成立了这个代表团,以南洋华人之中,比较知名35家代表为主体,加上一些年轻的华人子弟,一行人足足有500多人。
在知道了陈嘉庚的这个意图之后,杨树和朱华也非常的支持,专门的向西北汇报,最终这个代表团成功的成行了,还顺带包括了西北在过去的半年之中,从南洋这边吸收过来人员,总人数超过1500人。
南洋子弟,在曾经的抗战历史上面,在中国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于绝大多数都是文盲半文盲的中国,要寻找一些技术兵种,比如司机,飞行员,坦克驾驶员,这非常困难,南洋的子弟们,投笔从戎,来到中国,有的在祖国之中血洒长空,有的拿起枪,上了战场,更多的则是在各种技术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西北在发展之初,
没有重视从南洋这边吸收人才,可是从布局南洋开始,就逐步的有了动作,经过了5年的发展,西北各方面都不错,义务教育也都铺开了,可是工程师,高级技工,教师,还有各类型的人才,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都很紧缺,借助着哈比,从美国,欧洲找到了一些,对于这些欧洲人而言,中国就是一个不毛之地,更何况,还地处在中国内陆的包头,很大程度上,他们不太认可这里,不愿意来到这个地方的。
杨元钊穿越者的这个身份,让西北有很多的秘密,各种新式武器,新式机器,很多都不方便太多外国人在此,哪怕是对西北帮助很多,一手缔造了西北电力基础和推进了蒸汽轮机研究的特拉斯,在没有完全的把握的前提下,杨元钊不可能给特拉斯开放太多的东西,最多是一点点的提醒,让他在所在的领域,向前沿更发展几步而已。
南洋子弟的到来,同根同种之下,可以进行甄别和考验,这样或许会极大增加西北在科学领域的底蕴,补足西北所缺乏的科技基础,夯实之后,获得更大的提升。
这个代表团分成了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