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左右,依托着西北花费了数年时间,兴建的密集的铁路网的,从内地调兵到沿海地区。只花费了几天的时间,甚至到第二军第三军进入到阵地之后,日本的军队还没有完成集结,就算是最早出发的第六师团,也还在海上飘着,距离青岛的距离还远着呢。
快速化反应部队,一直以来,都是杨元钊所要求和倡导的,这个时代的软硬件条件不足,快反部队没有足够的软硬件支撑。无法做到全范围打击和快速布防的实力,可是一定程度上面,增加他的集结速度,加上密集的铁路网。却可以在中国之内的,快速的机动,发挥出一个师等于1.5个,甚至2个,3个效果。
这一点,是杨元钊唯一从54混编协时期就强调的。一直贯穿到了西北军成立的全过程之中,士兵们从进入到军营的第一天,除了训练纪律性和服从性,还有基本的军事训练,就是训练这个了,如何更快的完成集结,如何更加完美进入到作战状态,这一点不但参谋们注重,设立的计划都是一步步严格的科学推理的,士兵们也是严格训练的。
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增加了西北军的凝聚力,也增加了西北军的反映速度,很多的步骤已经精确到分钟和秒,在这些关键的环节之中,每一次减少的时间很少,可是整合到一起,就成为奇迹一般快速反映,按照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的数据显示,只要不是在彻底的休假状态,哪怕是在普通戒备状态之下,一个集团军也可以做到从分散的状态,进入到了铁路运输状态的,其中最多花费36个小时,这在这个时代的军人而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至于一级战备准备那就更快了,几乎是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最多3小时,就可以整装出发了。
出色的反应能力,强悍的运输能力,让西北军几乎从作战计划设定之后,就开始了准备,第一军固守青岛,负责处理青岛附近的侵略者,而第二军负责山东附近12个城市的驻防,他们距离比第三军近的多,也最少提前了12个小时抵达的,然后按照顺序,依次的布防到那些城市之中,第三军,则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