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敌人,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农民战争拿着简单的农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可是滚滚而来,如同蝗虫一般,人数少的部队,哪怕是精锐的,也会被吞掉,可在现代战争之中,这几乎不可能出现,只要有机枪,有可以建立阵地环境,有近乎无限子弹,来多少人,都只是增加了人头而已。
甚至有些攻坚战,经典战役,都是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之下打的,如果有几门203炮,给他丫的轰过去,什么都炸平了,区别无非是多少炮弹而已,可正是这个,才制约着战局的发展,就拿北洋的采购价为例,一门203的高爆弹,价格550元,这是40多只步枪的价格,也几乎是一挺马克沁的价格,几炮一个基数打下去,后勤官都会心疼,更别说是12门齐射,一个基数,这些先进火炮打的都是钱。
从北洋成立开始,钱一直都是困扰北洋的大问题,没有钱,北洋原定的镇的数量在缩小,没有钱,只有一个主力镇是满编的接近2万人,剩下的6个镇加起来才5万多,等于只有三个满编镇多一点,还要包括不听从他们指挥,只是终于皇室的满镇。
推翻满清之后,稍稍好了一点,有了列强的支持,开始了艰难的扩军之路,后面跟西北冲突,从西北获得物资之后,就更好了,短短几年,北洋从原来的7个镇,发展成为了现在的几十个,本应该骄傲和兴奋一些,可是没想到,西北发展的更快。
后悔的心态,几乎不可避免的在段祺瑞的心中闪过,可是很快,他就都摇了摇头,这是不可能的,冯玉祥可以抛开北洋的身份,前往包头,目前做到了西北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司令,可是他当时不过是一个营正,段祺瑞已经是老资格的镇统制了,这样的身份的,真的前去西北,西北接纳的了么,再说了,从小站练兵就开始脱颖而出的段祺瑞,身上已经被深深的烙印上了北洋的种子这是怎么清洗都清洗不掉。
同样的想法,或多或少的在其他的两个人心中闪烁,几乎不约而同的,三个人心中又萌生了退意,既然连老大袁世凯都准备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