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底层的领导者,或许离开一个月的时间,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可是上层的杨元钊,刘澍他们,即便在全体会最热闹,最紧张的时间,每天也需要处理一部分的工作,否则,就会影响到西北的运行稳定。
6年的发展,从包头起步,西北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机构,超过3亿的人口,众多的城市,一个个的行业和企业,税收和政府的收入连创新高,每天的事物千头万绪,哪怕经过了分析和汇总之后,需要他们处理的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杨元钊办公室,抓紧时间在早晨的时候,处理完了,今天的事物,杨元钊准备去一趟研究所,内燃机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缩小化的内燃机和电力系统,逐步的完善了之后,距离上火车只有一步之遥,内燃机车虽然不可能让火车的速度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有巨大的提升,但是无论是排放上面,还是在易于操控性能上,都高于蒸汽机车,使用的范围也在扩大的。
中国的铁路网已经足够庞大了,而且都是高标准的铁路,换成内燃机车,不用在对线路上面,进行改变,可容积率,密度,甚至是单位区间的速度,也都在增加,这等于说,是增加了的铁路的运力。
内燃机是火车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从西北开始进入到铁路时代之后,就被杨元钊写下来的,后世的动力工程师,却没有参与到内燃机的制造之中,后世已经普及电力机车和动车,隔行如隔山之下,他只能够提出方向。
有时候,一个方向也就够了,动力上面的触类旁通,加上本身的造诣,让杨元钊领衔的内燃机研究所,各方面发展都很是迅猛,已经进行了2年多的研究,其中成功制作了7个批次的21辆样车,总投资高达2.1亿西北元的内燃机车项目,已经进入到了尾声,关键的内燃机已经在半年多之前制造完成,现在扫尾的就是电传系统和电力推动系统,还有就是车底的确定,如何制造出稳定,高速的车底成为了目前最重要的。
进入到研究所,还没有进入实验室,内燃机研究所的负责人,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