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行销世界,可是中国未必一定能够保持着这样的绝对优势,一旦缩小,甚至追平了之后。这些细节和体系化,才是重点。
有包头工业基地的经验,加上从德国学到的工业理念。虽然是第一次,统筹之下,做到整体布局并不困难,无非是花钱多少的关系,现在的中国布局,已经不是曾经的包头那样,从一穷二白之中发展了,包头和西北的发展,为整个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只要资金和人员到位,一切都会快速的发展。
工业不过是基础。在目前中国努力做到的工业布局,新锐科技的研发。军队的训练,三个方面之中,杨元钊没有明说那个重要,实际的命令之中,明显的加大了军队扩张的速度,正规的野战军扩张速度加倍,在其他的领域之中,半军事化的训练也在加剧,无数的武器装备,从工厂之中生产出来的同时,都运输到了中国的各地,补充到野战军营和半军事化的训练基地。
中国庞大的人口,给了征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开始,兵员面向的只是身强力壮的精壮,可伴随着西北义务教育的普及,当1913年,受过4年义务教育,已经基本上拥有了持续学习能力的一批青年,要求参军的时候,不但惊动了教育司,还惊动了工业部和杨元钊,在教育部看来,这些知识掌握合格,有一定实力的学生,应该更进一步,即便不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习,总应该的进入到技工领域,掌握一定的技术之后,成为技术员或者机床工人。
西北也算是注重军人的宣传,军民之间,没有明显的矛盾,可是已经形成的固化的想法,还是让军人是傻大粗的代名词。
工业部和教育部的意见,立刻遭到了军方的反驳,一直以来,军方的高素质人才都是来源于军校,有过知识,并且经过训练的军人,他的素质,远不是普通的军人能够相比的。
可是军校的毕业生能够有多少,虽然西北军校和各级的军校已经足够大了,可是中*队的规模更大,每年士官晋升,普通军官晋升,也要占去一定的名额,这种情况下,新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