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和巴格达,就会是中国伸进中东的手脚,在彻底的战局优势之前,中国不但不会开采中东的石油,反而会极可能压制住中东石油的发现。只有中东还是一片不毛之地,才最符合中国的利益,去争夺一片沙漠的中东,跟去争夺未来的巴库,甚至比巴库更大的石油城市的话,这中间的难度,绝对不是一样。
历史上,中东的石油热潮是在一战之后,里海石油圈被占据完毕,才有人在的中东的波斯地区寻找石油。然后才轮的上中东,可是这个时代,如果可能,在完全占据中东之后。才会开采中东的石油,因为只有这个战乱和强权的时代,才有可能彻底的占据中东,什么阿拉伯人,或者是其他人,只要海量的中国人淹没过来。再加上迁移和通化等种种措施,完全不必考虑。
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在此之前,真的要是万不得已的前提下,或许启封国内油田都比开采中东来的好。虽然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本土的石油跟外界的,这是两码事,一个关系到战略层面的安全,有了本土石油作为基础,就如同美国那样,可以在世界上石油都耗尽的前提下,单独供应美国使用数十年,这一点不得不说美国人有眼光。
如非必要,杨元钊也不想把大庆拿出来,这时候,传来了德国准备攻占巴库的消息,中国当然是高兴了,当然是全力支持。巴库的攻占,给了中国新的选择,一个可以开采到50年之后,可以提供数以亿吨石油的世界级大油田,能够提供多少的石油,到时候,中德之间的交易之中,除了输出劳动力之外,就又多了一个石油交易,这样会更加的平衡,对于德国的支持也就更大,战争就可以更加深入的打下去。
中国要想崛起,参加战争是最好的手段,可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越多一天的时间准备,越晚一天参加战争,就多给中国积蓄一部分的力量,中国已经在领土方面获得了足够的好处,参加战争的目的,除了占据更大的话语权之外,就是增加中国的影响力了。
一直都关注着中东欧局势的杨元钊,当然清楚,石油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