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的种子在加大,在美国的倡导下,在1915年的冬天,英法美坐在一块,考虑的是关于中国跟德国的关系,早知道德国跟中国之间的关系密切,甚至德国能够自持到现在,没有中国提供的海量的武器资源和其他的原材料,是绝对不可能的的,可是英法美也没有去想,中国会加入到同盟国的阵营,中国跟欧洲太过遥远了,分别处于大陆岛的完全两端,相隔超过的2万公里,这么远的距离,干涉过来,不是鞭长莫及么,或许中国有别样的心态,总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中。
在1915年发生的事情上面,却让协约国有些疑惑,配合的太巧妙了,在德国准备对俄罗斯动手的关口的,中国方面不但不借着这个机会,让俄罗斯军队退回去,这是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会做出的选择,再怎么弱小的部队,也有几百万,要歼灭他们不容易,现在明明有机会,俄罗斯本土永远比远东重要,他们是肯定要退兵的,在他们退兵之后,再接手俄罗斯西伯利亚,不是最佳的选择么?
换了任何一个国家,是肯定会这么做,可中国没有这么做,甚至付出了大量的伤亡的前提下,吧俄罗斯军队给彻底的留在了远东,这样一来,中国对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的攻击,再有没有什么阻碍了,可是对于中国而言,把这部分的力量交给德国对付不是更加合适,同样的达成了目的,他们的损失也少的多。
为了一个不相干的国家,要付出不小的伤亡,甚至百万大军依然叶卡捷琳堡,这个每天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点交情可能么?如果只是这么一个怀疑,还不足以决定协约国高层的决定,可是仔细的看情报,中国人在1915年做的事情可不少啊,在意大利开辟了第二战场,好容易让意大利投降了,退出同盟国,正准备扩大战果的时候,兰芳军出现在了阿尔比斯山口,超过100万的兰方军,稳稳的守住了阿尔比斯山口,让协约国在意大利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彻底的断绝,这可不是一般的问题了,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让意大利退出了战争,让协约国获得了战略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