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其中付出的代价太多了。
当欧战爆发,德国开始挑战英国霸权的时候,智者的就看出来机会了,杨元钊支持德国的举措,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不然的话,庞大数额的支持根本无法到位的,舍尔舰队的九艘战列舰,连中国海军都没有装备,就给了,收购文物计划,人力计划,虽然这些切切实实的增加了中国的实力和底蕴,可是在这个时代,并不是必不可少,也只有让德国顶在前面,让德国对抗以英美为首的列强,中国的崛起就不那么突兀,即便有些过格的地方,也不容易产生问题。
事实上,中国在这个举措之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兰芳的成立的,整个东南亚的占据,甚至是西伯利亚,可以说,中国现在庞大的国土的,几乎跟这个举措有直接的关系,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功劳不能抹杀,可是如果不是有德国的话,在中国对抗整个世界的前提下,不可能这么快速的获得这么多的战果的。
也正因为这样,中国对于德国,几乎是有求必应的,在德国受到了声呐的打击,潜艇部队损失惨重的时候,派遣潜艇前往,必然会引起德国的关注,当时有两个想法,一个是中国就这么的过去,协约国怎么看好,总之会疑神疑鬼,很大可能会看成德国做的,另外一个想法,就是现在执行。
这是考虑到全局的,德国跟中国之间密切的关系,暂时是不适合动的,为了一个小小的潜艇,跟德国产生裂痕,是高层不愿意看到,不是说潜艇不重要,潜艇是一个可怕的武器,真的把潜艇的技术开发到极致的话的,比如把噪音降低到90分贝左右,恐怕是中国新一代声呐,都未必能够发现得了,那样的潜艇会成为大洋的黑洞,成为在海底最强悍的攻击武器,甚至会威胁到未来中国主力发展的航母作战群。
不过,海军方面的专家的论证,还是说服了高层,别看现在,潜艇的声音降低了,达到了110分贝,距离90分贝的海洋黑洞,只有一步之遥了,可是这一步,并不是那么容易迈开的,分贝的降低,在刚开始是比较容易,之前只是没有人想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