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造船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先不说可能不可能,德国方面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在没有明确的威胁的前提下,德国是不可能为中国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再说了,北海的容纳度有限,即便美国拥有真正的战舰海,也只能够是在大西洋活动,不可能突破北海,甚至是进入到波罗的海,那么对于德国就没有直接的影响力,真正影响的是中国,未来中国要想跟美国作战,几乎必然要在太平洋进行战争,不打破太平洋,就无法攻击到美国本土,美国造船和造舰底蕴的上升,对未来的太平洋争霸,会出现巨大的影响,这一点,对中国特别的重要。
未来的事情,没办法作用到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就积极的应对,这一下美国增加的都是商船船坞,这个船坞要想改造到军用上面,最起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比起兴建要快一点,却也不可能直接的转向军事用途,这恐怕是中国唯一拥有的优势吧。
相对于美国,对于将来的敌人不清楚,中国很清楚将来战争之中,对于海军的依赖性,不但提前开发出航空母舰这样的大杀器,所有在沿海港口扩建的船坞,直接就是军事用途的,虽然绝大多数还没有生产战舰,可是对于战舰生产,摸索,甚至是模式化的进行,从来都没有停下来过,正式这样,即便战争爆发的,中国也可以在量上压倒美国,更何况是质。
由于潜艇大规模出击,引来的变动,最终,没有再产生什么涟漪,潜艇作战是必须要进行的,对于协约国的150万吨位的伤害,也是实打实的,未来的事情,就要看未来来解决,目前最关键的,还是继续破交作战,尽可能的降低协约国的底蕴,为1916年的战争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欧洲这边稳定住了,德国保持前两年对于协约国的强势,他们才无法抽调出更多的力量,接下来的1916年中国在亚洲,甚至是未来在大洋洲所进行的活动,才能够有强大的依托,战争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的时间来相互对阵和削弱。
中国跟美国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超级大国,这样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