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成年来说,一个人要从婴儿状态成长为一个可以走上战场,拿起钢枪的士兵,最起码要18年,这中间还有男女的分别的,这也是大量损失之后,协约国总结出来。
就目前协约国占据着一定的人口优势,可是当协约国适龄的人口都给打光的话,即便有万千武器,没有人操纵也是零,故而从战争进入到第四个年头开始,协约国就开始有目的的减少伤亡了,特别是战争之中损失比较大的法国和英国,开始减少本土师数目,从1916年开始,增加的师全部都是本土跟殖民军的混合师,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消耗,如果不是后勤方面的问题,他们也准备跟德国人那样,组成几个精锐部队,减少人员的消耗。
在这种的情况之下,坦克的第一次亮相,就造成了百万规模的损失,这个前提,坦克作为一个有巨大劣势的武器,几乎在协约国主流讨论之中销声匿迹了,按照德国人的情报,目前在英国的坦克和部件,几乎都废弃了,不会有人太关注,即便是组装成型的坦克,也丢在荒地里面长草,在中国看来,美国也是差不多的,他也就从来没有预防过装甲力量的攻击,对于日本,虽然支持相当的高,却真的没有给他们装备火箭筒,因为没有这个必要的。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火箭筒价格比较贵,当时德国面临着坦克袭击,却没有一个克制的武器的时候,那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别说价格不算很高,就算真的是天价,德国也捏着鼻子认了,再怎么说,德国也在战争之中逐步的强大,凭借着战争的缴获和劳务输出,整个经济形势都比原来要好。
日本就不一样了,战争之中连连战败,如果不是突然的投奔了中国的阵营,从美国身上吃下一块肉,赖掉了数亿美元的欠款的话,日本恐怕就揭不开锅了,即便这样,整个阿拉斯加的移民,也耗尽了日本最后一滴财富,别说中国没有提醒,即便中国提醒了,为了一件可能用上,也可能用不上的武器,花掉一笔巨款,精打细算的日本人,不会这么傻的。
要知道,一个火箭筒,连同三枚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