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顺水而下,便可到采桐古镇。赵行哲立在竹筏上,尽情欣赏两岸秀美风光。赵行哲此去采桐镇是为了搜寻一只玉碗,此碗为北魏是皇宫御用之物。据记载,玉碗为和田羊脂玉雕琢而成,上面刻有鲜卑铭文,但是此物具体为何模样,传闻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坊间近日有人放言,此碗流落到竹溪流域一带。赵行哲自幼时喜好古玩器皿,成年后更是以此为业,开始了收藏、售卖古玩的生涯。
自春节后,赵行哲就把古玩店的生意交给家人打理,他从竹溪源头两岸方圆百里范围搜寻玉碗踪迹,到现在已至夏初,几个月过去,玉碗下落却不见一点蛛丝马迹。行哲心中难免起了几分焦躁,但他依然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谬,之所以不见玉碗端倪,只是欠缺一点运气。他昨夜还祈求上苍保佑心愿得以实现。今天一早,行哲起身找到一个摆筏的船夫,告诉他要去采桐镇,船夫一听,问道,“你去采桐镇,可是要去寻找文物?”行哲心中大惊,不露声色的说,“我去采桐看一个朋友,难道那里有什么宝贝不成。”船夫说,他只是听说而已,一些人去采桐,就是为了收集文物。
不到一个时辰,竹筏已停靠在岸边,行哲付了船费,船夫手指近处的一条小道,说明走到小道尽头,便是采桐镇了。
小道蜿蜒曲折,两边荒草蔓生,虽是初夏,却是凉风习习,砭人肌骨。行哲大步流星,急于赶到采桐,小道非常漫长,走完已是黄昏。
采桐镇格局小巧,满眼望去,是青瓦白墙,石路木坊。行人虽衣着简朴,但神情释然淡定,全然没有都市人的浮躁迷茫。行哲问了几个路人旅店的去处,路人说此地只有一家旅店——茶寨客栈。行哲找到客栈,仰头看了一眼招牌,想到现在还有人起这样江湖气十足的店名。走进店中,只见正堂摆着几张八仙桌,几个人正围桌饮酒。一个老者从柜后迎了出来,问,“是住店吗?”行哲点点头,说要一个最好的客房。老者解释,最好的客房没有了,有一间次等的客房。行哲随老者上了楼,看了房间,放下背包,走下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