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景象啊!
英国驱逐舰上的指挥官显然望见了这艘扫雷艇上的情况,紧接着又发来灯光信号:我们将派人登舰,不要试图抵抗,否则死路一条。
从最后一句话里,罗根猜到了对方的暴怒情绪,是因为本布里奇港的惨象?是因为之前被自己发信号耍弄?还是因为雷达设备?
“大家不要紧张,等我的命令,炮手迅速回到炮位开火,机枪手也一样,其余的人帮着传递弹药,我们会把那些英国佬打得屁滚尿流的!”罗根用德语大声招呼着甲板上的伞兵们,不用担心被对方听到。
伞兵们都抬头回望自己的指挥官,脸上有紧张、有忐忑,但更多的是善意的笑容。在他们看来,没准真的能像在本布里奇港击沉英国扫雷艇那样轻松解决问题呢?
由于时间的关系,罗根兵没有向这些伞兵解释自己的作战思路,虽然只看见一个孤零零的潜望镜,但他有十足的把握那是一艘德国潜艇并且会协助自己作战——而且极有可能是法尔肯伯格所说的U-6号。当然,世事无绝对,假如那是一艘在整个战争中都无所事事的英国潜艇,或是一艘恰巧路过的、已经没有鱼雷的德国潜艇,碰到这种小概率事件,罗根也只好认栽!
战场固然是国与国比拼实力、战将们斗智斗勇的地方,但运气的重要性千百年来早有证明,大英帝国鼎盛时期就受益颇多,从滑铁卢战役中援兵先法军一步抵达战场,到凡尔登战役中一发歪打正着的炮弹破坏德军的进攻计划(这发炮弹虽然是法军发射的,但作为盟友的英国人显然也是受益者),再到已经被史学界研究了无数遍的“俾斯麦”号之沉没(当然是指历史,罗根这时候“俾斯麦”号尚未服役),运气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不过这一次,运气显然站在了人品大爆发的罗根一侧。见扫雷舰甘于束手就擒,两艘英国驱逐舰一左一右地包抄上来,指挥官们并没有采取接舷登船的方式,而是较为稳妥地选择用交通艇载运一批武装水兵前来控制局势,由于高速航行中无法放下交通艇,右边那艘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