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已经吩咐萧让让他在青州城的东南位置买了一块地皮,在风水上,一个地方东南角都属于文昌位,武植在那里买地皮自然是为了准备盖一所学院。
推广一种学说或者一门学科,不能一蹴而就,宋代科举不考科学知识,所以文人那是纯文人,社会上普遍的风气也不是学科学技术知识,所以武植的教科书就算编成后推广,也不一定会有人去学习钻研。
所以武植就想着自己建一所学院,广招生源,表面上请老先生去教圣贤书,再潜移默化的教授学生们自然科学知识,这样学院出来的学生才是高能人才,无论将来做官不做官都将是大宋栋梁。
这个时代人们私塾学会认字后,就全靠自学了,书院不多,规模也很小,武植要建一所类似后世大学的那种学院,生源可以说非常丰富,学院名字武植都想好了,就叫青州学院。
反正这个时代办学又不需要那么严格的审批,有钱尽管任性的建便是了,武植赚那么多钱也没处投资,不如搞所大学,自己过一把当校长的瘾,古人比后世的人更加的尊师重道,到时候武植桃李满天下,走到哪里谁人不得叫一声“武院长”!
况且,武植的教科书在学院普及开来后,那么这就相当于青州学院一建成便是整个世界最为先进,最为尖端的大学,里面不知道要出多少划时代的人才,这些不仅能给武植脸上增光,更是一笔宝贵的人脉资源!
武植也不去想的太远,总之,他有着领先这个时代近千年的知识,又想让这个国家强盛,就不会藏着掖着,该拿出来的就会拿出来。武植开酒楼,开油坊,办报纸,建大学,这些事业对于武植其实并不算多,做起来更不算麻烦,都是扔银子就能办的事情,武植又不差钱,大学什么的办办办!
————
“大哥……”
武植正在书房认真的编写教材,武松轻手轻脚的走进来叫了他一声。
“哦!二郎来了啊,坐。”武植搁下笔,对着武松指了指椅子道。
“你来我这里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