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大官人,这位周老先生,说是你的故交……”
“故交?”
此时武植已经快走到大门边,听说是姓周的故交,武植心中思量了起来。
突然,武植眼睛一亮,面上一喜,旋即加快步伐走向了大门。
走近大门后,石柱后的身影终于走了出来。
是一位灰衣老者,须发有些灰白,慈眉善目,十分富态,眉毛末梢有长眉往下垂着,像个老寿星。
“周老先生,果然是您!”
见到此人,武植惊喜的叫了声,便躬身行了一礼。
被武植称为周老先生的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周敦颐的长子,知密州通判的周寿是也!
“诶,老弟不必多礼,多日不见,老弟风采更甚了,朴实从容却不失名家风范,不愧是一院之长!”周寿扶起武植道。
“周老先生过奖了,我不过一介凡夫俗子,在你面前哪里敢称什么名家?我看您倒是越发的道骨仙风了呢!”武植连连摆手道。
自从百家复兴运动的火炬递到周寿手上后,武植就只顾着开学院教学生了,至于那些学术上的种种,则是全交给了周寿一人去为之完善、宣传、呐喊、奋斗!武植只是偶尔的掺合一下而已。
经过周寿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百家复兴的运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已经不止是在山东这边盛行了,山西、江浙、淮海、川蜀、两湖等地相继都有大批文人开始讨论这个话题了。
最为突出的一个成效就是,各地除了武植的地方日报外,还涌现了很多专门的学术报纸,甚至以前那些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学院,也开始学青州学院开办一些百家学科教学了。
最热门的就是算术科了,如今朝野里面的文人也有大半受了百家运动思想的熏陶,武植听说礼部已经在商议要不要把算术学纳入县学以下的科考内容中了。
这里面,周寿居功至伟,所以武植对他自然是百般尊敬。
“哈哈哈!好了,你我二人乃是忘年交,就没必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