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的或许只有当初的那个创意,记得草根以前就在书里和大家说起过,想想在十九世纪那个科学的黄金时代,早上起来,突然看到报纸上说人的声音能被记录下来,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可能在每个早上都会突然发现一样以前只能在梦里,只存在于神话,或者科幻小说中的东西真的成了现实,那该是如何让人激动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个冲动,草根才写了《大发明》,在《大发明》上传以后,当时就有读者说草根崇洋媚外,因为草根写的是外国的东西,外国的技术,殊不知这也是一直折磨草根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神奇的、跨时代的发明,几乎都是外国人发明,为什么不是我们中国人呢?
新书《大明天工》的创意和《大发明》是一脉相承的,不过是换成了明朝的背景,也可以说是在弥补草根的这个遗憾,那就是咱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近代文明,自己的黄金时代呢?
大家都知道,明末,也就是十七世纪,是牛顿、笛卡尔的时代,可以说是西方科学真正奠基、发蒙、发展的开始;而在同一时间,中国也出了徐光启、宋应星、方以智、李时珍等一批牛人,虽然说他们的成就比不上牛顿那么显眼,但牛顿出身于1641年,他提出力学三大定律也是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了。
正是在1644年,中国的历史发展再一次被游牧民族所打断,从此后一大批书籍被禁,一大批学者被迫害,指出人是用大脑思考的医生被杀,在这样的环境中当然谈不上科学的发展。
假如,只是假如,假如没有甲申,那么站在徐光启、宋应星、方以智、李时珍的肩膀上,中国能不能发展出自己的近代科学呢?还会不会有以后的百年耻辱呢?
《大发明》的书评区曾经对类似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终自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草根始终觉得,游牧民族之于中华,实在是破坏大于建设,也要怪中原的文明总是腐蚀太快,缺乏足够的强度。
历史毕竟是历史,不管是偶然还是必然,终究是无法去假设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