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十分依赖个人经验,旁人想要掌握,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
李彦安排徐洪、杨四专门打制弹簧,也趁机将不同的部件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每几个工匠专门打制一种部件。
“小旗大人,诸人分别打制不同的部件,放到一起,怕是尺寸无法对上,难以配对无误啊,”徐洪略一犹豫,知道李彦在讨论技术问题时,还算亲和,便大着胆子提了出来。
工匠们平时制锁,一些次要的部件也会交给学徒去做,不过往往会先做出一个样品,有尺寸作为依照,而且不会分得太多。
李彦却将每个部件都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而且是在没有标准样品的情况下,打制几个不同规格的弹子锁,对配合的要求之高,远远超出徐洪等人能够想象的程度。
从提高工匠的技术水平来说,李彦并不急于推出流水线式的作业方法,但是受制于弹簧的制作,他又不得不实行分工。
“所以,我才要打制标准尺,并将精度提高到三分之一分,”李彦手上拿着锁匠们平常使用的卡尺,精度为一分,约为三毫米,用来做簧片锁还行,做弹子锁就差了许多。
“就算有标准尺,但是没有样品,也无法知道每个部件的尺寸,”徐洪想了想又道。
李彦皱了皱眉头,这倒是个问题,办法他能想到,就是有些复杂,而且他也不专业,不知道能不能搞定。
不过能凭自己的努力,走在时代的前面,他也觉得有些热血沸腾,便挥了挥手上的尺子:“这件事我来做,明天早上会将不同规格弹子锁每个部件的尺寸告诉你们,你们只要严格依着这个尺寸制作就是。”
徐洪他们完全不知道李彦有什么办法,因为弹子锁大小的变化,不同部件尺寸的变化比例并不一致,而且弹子锁的结构精巧紧凑,也对尺寸的精度提出很高的要求。
不过李彦既然这么说,他们也不敢多问什么,只是满腹狐疑地点头保证,会按照指定尺寸打制各个部件。
“那就这样了,你们先去吃饭,晚上可以相互交